恒爱精诚团队成功举办第8期读报活动
发布时间:2023-05-21


2023519日晚1900,恒爱精诚团队在学术会议中心举办了本学年第八期读报活动。六位同学针对各自的研究方向进行相关优秀文献的汇报分享,李飞老师担任本次读报的指导老师。全体研一同学到场参加本次读报活动并进行学习,研二实习同学线上参与此次读报活动。




1 读报活动现场


首先是宁竞同学的读报分享,其题目为:“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多工作点阻抗模型辨识”。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NN)的阻抗辨识方法,以开发能够覆盖多个工作点的阻抗模型。具体思路为:首先采用 dq 坐标系下的阻抗测量方法获取电压源型逆变器(VSI)的阻抗数据。然后利用给定的一组运行点上的实测数据训练ANN,以识别其它运行点处的阻抗,最后基于ANN的辨识结果与实际模型的对比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减少了测量次数,并且可以得到可不测点上的阻抗,同时避免了“白箱”模型复杂的解析建模过程,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分享结束,李飞老师就“文章中ANN网络的八个输出”和“先进行FFT分析后park变换的必要性”与宁竞同学展开讨论。




2 宁竞同学读报分享


然后是康佳飞同学带来的题为“三相并网逆变器的通用多单元网络控制”的文章分享。文章聚焦于“抑制LCL固有谐振、实现dq轴完全解耦、抑制电网电压扰动、获得良好的动态与稳态性能”这四个问题,建立了并网逆变器复域模型,并借助神经网络思想提出了一种通用多单元网络控制(GMNC)结构,得到了一些控制方案,且所提出的结构可以直接精确地给出每个方案的逆变器性能和控制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文章优势如下:采用的复域分析法清晰地揭示了dq轴存在耦合的原因并给出了消除耦合的具体方法;提出的GMNC结构为并网逆变器常见控制方案的设计提供了设计范式;GMNC这一控制思想可拓展到其他应用场合。

师生交流环节,李飞老师针对PPT中核心方案缺乏必要的文字说明提出建议,康佳飞同学则虚心接受了老师的建议。



3 康佳飞同学读报分享


紧接着,陈明伟同学进行读报分享,题目为“考虑频率耦合的三相并网逆变器序列阻抗建模及稳定机理分析”。文章具体思路如下:首先对阻抗矩阵进行修正,实现从多输入多输出(MIMO)阻抗矩阵模型到单输入单输出(SISO)阻抗模型的等效变换。其次,对于等效SISO系统,在频域中采用奈奎斯特稳定准则分析系统短路比、PLL带宽、电流环带宽等参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系统短路比增大,PLL带宽减小,电流环带宽增大,系统稳定性提高。最后,通过时域仿真验证了阻抗模型和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该文章创新点在于对阻抗矩阵进行修正、实现从多输入多输出(MIMO)阻抗矩阵模型到单输入单输出(SISO)阻抗模型的等效变换,并验证了系统短路比、PLL带宽、电流环带宽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分享结束,李飞老师与陈明伟同学讨论了“文章解决了哪些问题及创新点”,并指出文章过于简单,且没有说清楚MIMOSISO的等效过程。



4 陈明伟同学读报分享

接着是孙浩同学题为“基于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和混合调频的多端口电力电子变压器”的读报分享。针对两级式和三级式电子变压器(PET)不能同时提供MVDCLVDC端口、四级式PET存在四个功率转换阶段、结构复杂且功率密度低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调频的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MMC)拓扑结构以减少功率转换阶段,同时电源去耦电路可实现多个输出端口,包括MVAC端口、MVDC端口和LVDC端口。所提出的PET具有与四级PET相同的特点,包括多输出端口、灵活性和可控性,但只有三个功率转换阶段,在简化了PET结构的同时提高了效率和功率密度。

分享结束,李飞老师就如何实现功率去耦这一问题与孙浩同学展开讨论,并指出PPT存在文字太多、实验部分结论阐述不清晰的缺点。



5 孙浩同学读报分享


接下来是郭龙超同学带来的关于“具有电流限制能力的构网型逆变器的双电压-电流控制”的读报分享。针对构网型逆变器在面对过载或短路等临时故障时,逆变器没有快速限制电流的能力这一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电压回路和电流回路并联的双电压-电流控制策略方案。该方案可以使逆变器正常时以电压源模式运行,故障时以电流源模式运行,并能在无检测装置的情况下实现模式自动切换。此外,所提策略电压回路和电流回路并联,与电压外环电流内环的级联控制模式相比不需电压电流回路的解耦,电压调节器的动态性不受电流控制带宽的影响。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所提方案的有效性。

分享结束,李飞老师指出构网型逆变器没有进行重要的并网实验,因而文章所提策略的参考意义不大。



6 郭龙超同学读报分享


最后是卢志华同学带来的题为“一种基于电感在线辨识的改进锁相环并网逆变器模型预测控制方法”的读报分享。文章围绕“解决并网逆变器的模型预测控制的鲁棒性问题”,设计了改进型无PI控制的锁相环,能够为模型预测控制提供准确的电网电压相位角,保证系统监测精度和控制稳定性。此外,设计了基于模型参数自适应的电感在线识别方法,减小了电感参数失配导致的控制电流误差与电流畸变率。

分享结束,李飞老师提出疑问:文章采用锁相环迭代算法加大了控制复杂度,不用dq坐标系而改用两相静止坐标系是否可以避免迭代?卢志华回答,采用迭代是为了使锁相环适应不同工况,保证鲁棒性。至于采用两相静止坐标系这一问题没有思考,后面会认真思考这一问题。



7 卢志华同学读报分享


本次读报活动中,六位同学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各自选择自己的研究文献,对文献中的内容与思想做了总结和分享,同时也得到指导老师宝贵的建议。

最后感谢恒爱精诚团队组织本次读报活动以及各位同学对团队读报活动的支持。通过此次读报活动,我们不仅获得了新的思路与见解,还拓宽了自己的学术视野,建立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希望大家能够保持这种学习和交流的热情,珍惜每一次读报机会。本期读报活动圆满结束,期待下一次的学术交流活动!



编辑:康佳飞| 摄影:康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