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7日晚上19:00,恒爱精诚团队在学术会议中心二楼小报告厅举办了本学期第2期文献阅读分享活动(“读报”活动)。本次“读报”活动由5位研究生同学精选与自己研究方向相关的文献进行汇报和分享,邀请到王付胜老师担任指导老师。团队在校研究生现场参与本次“读报”活动,校外同学通过在线会议方式远程参与。

图1 读报活动现场
李嘉辉同学分享的文献题目为“电压源逆变器跟网与构网控制大信号稳定性比较研究”,本文将构网型和跟网型的非线性动态方程与同步发电机(SG)的转子运动方程(摆动方程)进行类比,推导出两种VSC系统的等效能量函数模型。提出了一套统一的、基于非线性能量函数的分析方法,用于分析VSC的大信号稳定性,并引入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和拉萨尔不变原理来严格推导稳定性边界,这使得分析结果不仅直观而且严谨。

图2 李嘉辉同学进行读报
陈登耀同学分享的文献题目为“双有源电桥中ZVS的完整分析”,零电压开关(ZVS)广泛应用于基于高开关频率变换器的宽禁带器件中,为了保证8个开关管都实现零电压开关,以往的文献主要采用半桥分析开关过渡过程,由于忽略了调制策略的影响,现有的零电压开关理论是不完整的,不能适用于所有的情况。本文以整个H桥为单元分析了零电压开关的暂态过程,提出了不同调制策略下的零电压开关计算方法,量化了零电压开关所需的最小电感能量,并结合开关输出电容的非线性特性,推导了精确的零电压开关过渡时间,其可进一步用于设置死区时间,最后通过实验验证说明了策略的有效性。

图3 陈登耀同学进行读报
许陈睿晗同学分享的文献题目为“一种在多个逆变器并联时抑制高频振动的技术”,在弱电网内的多并网系统中,由于LCL滤波器的引入和多逆变器并联,逆变器内部、逆变器之间以及逆变器与电网之间会发生谐振。随着并联单元数量增加,谐振频率向低频带移动,大大加剧了系统谐振风险,从而可能触发全局共振。本文通过建立多逆变器并联系统数学模型和小信号模型,分析逆变器谐波相互作用机理,提出一种高频振荡抑制方法,结合自适应虚拟阻抗和PCC电压前馈主动阻尼,并通过建模和仿真验证说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图4 许陈睿晗同学进行读报
谢育昕同学分享的文献题目为“基于三线广义坐标变换的三桥臂和四桥臂混合并联逆变器下垂控制”,随着微电网系统扩容与负载增加,单台逆变器容量不足,需多台逆变器并联运行。低压微电网中线路阻抗呈阻性且
易匹配,传统下垂控制及虚拟阻抗方法在三相不对称负载条件下,存在功率耦合、负序/零序负载电流分配精度差等问题。此外,三桥臂逆变器无法为不对称负载提供中性点连接,导致公共负载端电压不平衡问题突出。本文提出三桥臂与四桥臂逆变器混合并联系统结构,采用平均功率下垂控制并设计新型虚拟阻抗策略,基于三相广义坐标变换实现输出电压平衡与电流分配。

图5 谢育昕同学进行读报
袁豪辉同学分享的文献题目为“基于时域分析的串联谐振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零回流功率控制方案”,串联谐振双有源桥变换器DBSR凭借其能量流动、软开关特性及高效率等优势,已成为储能系统等领域重要功率转换方案。但是传统基波等效法所构建的变换器模型存在精度不足等缺点,本文提出一种基于EPS控制的时域全局优化控制方法,能有效降低回流功率,并通过相角补偿降低死区间隔对开关的影响,给出了两种解决方案,并进行实验验证,分别指出了两种解决方案的优缺点。

图6 袁豪辉同学进行读报
师生交流环节,王付胜老师就文献中的一些问题与每一位汇报同学展开了深入交流与讨论,同时还关注了汇报同学的PPT制作水平以及演讲水平,并进行了指导,给出了相应的建议。王付胜老师教导同学们理清文献中的创新点在哪里,主要贡献是什么,缺陷是什么,让同学们更加了解文献,这样才能写出自己的论文。此外,台下同学也进行了积极讨论,围绕文章内容踊跃发言。
最后,感谢恒爱精诚团队组织本期“读报”活动,“读报”活动不仅是学术交流的重要途经,也是各位同学自我锻炼的平台。希望大家可以积极参与,相互交流,共同进步。本期“读报”活动圆满结束,感谢大家的参与,期待下一次学术交流活动!